超过一半的人买保险,或多或少都遭遇过销售误导。
如果你感觉不至于,那说明你还没意识到自己曾被忽悠过。
如果你让我拍胸脯的说对保险全懂,我都没法跟你打包票。
保险里的学问,真的太多太多了。
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,保险可以分为售前、售中、售后三个大环节。
售前
所谓售前,就是还没心动到掏钱,仍处于市面上找保单的阶段。
重疾险与医疗险有哪些区别?门诊险赔不赔普通感冒?猫爪狗咬意外险报不报?各家公司的保单哪个好哪个差到底怎么比较?
绝大多数的投保人消费者,把95%的精力,都放在了这个阶段。
既然消费者这么在意售前的产品比较,那么很多保险营销员就把花式销售误导,都放在了这个阶段。
明明卖的是收益浮动的分红险、万能险,给你展示收益的时候,一定往最高档去宣传,然后和你信誓旦旦的说,这款保单绝对安全100%的兑付。
售前的销售误导,我们如果做事心细,还是可以留证据的。
比如对方的电话录音、微信的文字截图等等,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,绝大多数的保险纠纷,即使就是因为业务员的销售误导,但是投保人也很难自我举证。
原因很简单,你忍心对你的这位亲戚、好朋友,暗地里留一手,就为了以后自己的维权吗?
当初这个亲戚,在保险公司干了2年就离职了,现在他可切身的知道,什么是孤儿单了。
售中
很多小伙伴说,我自己在网上看保险,不找那些业务员,耳根子清净总归最好。
不瞒你说,这种想法和行为,我在逛商场的时候也有,一进哪家店,我乐意自己挑挑逛逛,谢绝服务员跟着我屁股介绍。
但是,保险毕竟不同于普通商品,即使你把保障责任、合同条款和价格都研究的明明白白,你仍需要注意健康告知这件事。
绝大多数的人对于保险的需求,还是从听周围的人得了大病、每年体检报告查出小问题开始的。
我们普通老百姓对于医学知识缺乏了解,看保险公司那些健康告知的条条框框,真心头疼。
在售中环节,最大的销售误导就在于被保人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如实告知。
有的时候是被保人自己隐瞒病史,也有的是疏忽大意,甚至还有的就是业务员存心骗。
售后
躲过了售前和售中,安安稳稳的经过几年,但是人生路哪有没风雨的,真摊上事了,找保险公司理赔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,问人家要钱没那么容易。
去医院看病,患者主述“头晕目眩有2年余”、“半年前曾有过胸闷3日”等等,这些有关既往症病史的描述,写进病历就都是理赔纠纷的隐患。
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,你是不是带病投保谁也不清楚,花几百块保费就来理赔十几万的,从动机上肯定要严加审查。
其实也容易理解,社会杂七杂八啥样人都有,保险公司要是理赔不把把关,钱都撒出去,公司早黄了,还能等到你以后的合规理赔么?
理赔纠纷重灾区就是意外险,各式各样的情形,如果你不懂多一些,可能真的会给自己找很多麻烦。
没有详实的理赔材料证据,证明要么真的是自身的心脑血管疾病,要么是与疾病无关,否则说不清讲不明的中间地带,难免会有扯皮。
看到这里,可能你会担心,保险这么多地雷,踩上一个就玩完,那我费这么半天劲躲坑,还不如不买保险了。
现代社会的人,我相信没人会否定保险这种风险转移机制的,也就是一人有难八方支援。
买重疾险获赔上百万的理赔金,你并不是赚保险公司的钱,而是其他那些健康的投保人,把他们自己的钱先垫付给你用了;以后他们自己再出事,自会被其他更多的人分担风险。
保险,在小沃看来,既是生活必备品,也是奢侈品。
一单医疗险、意外险,保费一年也就是几百块钱,但是就可以把大病返贫的家庭财务风险,全部转移给保险公司,这不是必需品是什么?
得了大病不需要去众筹网站哭天抢地,钱没筹来多少,个人信息家底倒是被翻了个遍。
重疾险、寿险这类保大病、死亡的,如果你连吃饭温饱问题都没解决,我相信你肯定也掏不出几千块给自己和家人配保障。
保险最贵的还不是这些健康险保障型,而是养老年金,就是那种年轻时候给自己存钱,退休时候开始领钱,活多久领多久的那种,补充国家社保的不足。
养老年金买多少,完全看你的个人实力,一年给自己存1万可以,存10万也行,我见过存100万的也有。
保险公司的经营肯定要比银行稳健太多了,银行是可以破产的,储户的存款国家兜底50万;但是保险公司不行,经营不善那就换股东,没人接盘的,银保监会找人来。
这可是写进了《保险法》的。
所以,保险肯定是好东西,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,前提是,买保险的售前、售中和售后环节,你得把握研究好。
166174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